同心协力什么生肖?
“ 同心协力”,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思想统一,努力方向一致;也形容彼此团结,互相协助的场面。 它出自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燔,不可向迩;若水之淹没,不可容趾。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言惟一心,君命是违。民罔攸同,言不相闻。” 这里的“人心”、“民心”,实际就是周代商后,商纣王的民众基础已经不复存在。“三军”,当时一军约5000人,3军就是1.5万人。可见这是一支相当大的队伍了。他们同心协力地做一件事,就是杀死纣王,灭亡殷商。
这似乎是对“同心协力”最接近原义的解释了。但我觉得还不够贴切。因为“同心协力”的“心”不仅指“民心”,也应该包括“军心”(士气)。因为“三军之心”,就是指军队的士气了。一支人心涣散的军队,是不可能齐心协力地去攻守或前进的。所以我认为,像周武王率领的“三军”那样,上下一致、共同向前的状态才最有可能达到“同心协力”的要求。
其实,“同心协力”的“心”和“力”应该是相互影响的。“心”离不开“力”,“力”也离不开“心”——没有齐心而有力,只是空想;缺少协作的心,也很难成就大事。我这里所说的“心”主要是指思想意识;所谓“力”,主要是力量,具体而言,指的是物质力量——武器和物资。 “同心协力”要求拥有两者,缺一不可。
我们可以通过一场战役的来理解“同心协力”的重要性。 马陵之战,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之一,发生在齐国与魏国之间。马陵在今河南濮阳西南,相传姜子牙故里就在附近(参见《诗经·邶风·简兮》:“始经武夫,终宿庙堂。”“武夫”即指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的身份)。
马陵之战,齐国以少胜多,击败魏国,主要是因为齐国运用了“同心协力”的原则。齐国的国君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,孙膑担任军师(相当于现代的军事顾问)。魏军主帅庞涓得知这一消息,非常不安,对部下说:“我担心孙膑利用他的谋略胜过我!”于是孙膑运用自己的兵法,帮助田忌用计,先后两次以少胜多,打败庞涓。 这次战斗,能够取胜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齐国上下,包括平民百姓都知道,他们的国家遭受着魏国的欺负,人人有复仇之心。这种统一的意志和精神,对于作战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。